打分赢礼品,欢乐享不停!

在成熟的世界里童真的活着——里刚的创业故事

发布:广告点评网 2015-01-12
里刚,“道里”总经理及创始人。
 
“他年纪轻轻的,却喜欢装成熟,比如说在餐厅偶遇,他会过来和我打招呼,想要拍拍我的肩膀,可能想到了我年龄上要大他不少,又觉得不合适,只能把手尴尬地收回去。”在里刚的一位朋友看来,他的“成熟”看起来有些“可爱”。
 
 
在采访的过程中,这位1981年出生,深圳排名前三的广告公司的创始人之一,总在强调自己“老大不小”了,可从他嘴里不时蹦出的却是“牛”、“哥们”等不那么“成熟”的词语。
 
接触下来,发现里刚是一个特“矛盾”的人:他创业只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广告,却背上了百来号人的广告梦想;他扮出成熟的做派,却把公司的吉祥物定为棒棒糖,并努力在公司营造“童真”的氛围;他向往王石放手式的管理方式,称公司离了他照样发展,却在创业之后没有一天真正休息过;他说很感谢妻子对他的支持,却又不无“自豪”地说,到目前为止没房没车……他离“成熟”,似乎总有一步之遥。
 
几个“不出色”的人把公司做出色了
 
里刚称,一开始,压根就没想过创业。
 
“那时候,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去更大的公司工作。2004年的时候,做过一件很疯狂的事情,给全国各大广告公司的老总写信,要求去他们公司工作。”当然收到的回应寥寥,那时的里刚不过是一个小公司的小设计而已。
 
一步步从设计师做到美术指导,从小公司跳到国内顶尖的地产广告公司,里刚完成了他创业前的积累。“越是大的公司,条条框框就越多,按部就班套模式。我心底里还是想做些不一样的广告。”抱着这样的想法,里刚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,踏上了创业之路。只是当初连他也没想到,几个人的“道里”,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。
 
 
“要说‘道里’现在有多牛,这我也不太好说。”被问到公司现在的规模,里刚搓着手稍显腼腆,措辞也较为谨慎,“不过数人头的话,在同行业是数一数二的,这个倒是来不得虚的。”
 
当初,他并没想过要把公司做到多大,有多少员工,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发展。“当5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,就想着有10个人就好了,10个人的时候又希望有20个人……最终就有了50人、100人。”里刚三言两语就把公司的发展概括完毕,然而“道里”发展到如今,真有这么顺利?
 

 
广告人创业分两种:一种是带项目创业,在敲定了创业的项目后,再离职成立公司,公司一成立就立刻投入运转;另一种是无项目创业,不管手头有没有项目,先成立公司再说,完了再来想办法。“道里”属于后者。
 
所以,“道里”刚一成立就陷入了困境。“创业过程中的艰难,每年都有,总有不同的挑战在等着,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,还是初期。在很长一段时间,遇到业内的熟人,他们都会很惊讶地说:‘你们自己做公司了?’因为没有做出项目,压根就没有人知道你这个公司的存在,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类似于‘我们开公司了’的宣传。”
 
“道里”的第一个项目让里刚颇多感慨:“听到一个小道消息,说某个项目在比稿,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方案去参加。”在广告行业,一般刚成立的公司很难在比稿中胜出,即便方案很优秀,但受限于知名度不高,项目方更愿意选择那些成熟的公司。但“道里”最终拿下了那个项目,也就有了喘息和缓冲的机会。之后“道里”的发展慢慢步入正轨。随着广州海伦堡、三亚万科、沈阳万科等项目的成功,在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口碑,知名度也水涨船高,甚至开始去跟当时最顶级的广告公司PK。
 
里刚说,自信来自于定位,这也是“道里”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。“道里”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做旅游、度假地产广告的公司。“传统的住宅会饱和,度假和商业地产是未来的趋势,当初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,才选择了这个发展方向。”这个选择,现在看来,奠定了“道里”发展的基石。由于专注,“道里”在竞争中有着很大的优势,用里刚的话说,就是“自然突出”。
 
 
“道里”做到如今的地步,里刚认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最开始的几个创始人都很普通。“我们最开始创业的几个人,说实话,在业内都不是很出色,至少当时不是。但这也正是我们能够一直在一起奋斗的基础。几个最顶尖的人,很难磨合到一块,都认为自己正确,互相不服气,一个方案提出来,总会有反对的声音,导致事情很难推进。而我们会商量着解决。”里刚说,对创业伙伴来说,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、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。到目前为止,“道里”最开始的创始人一个都没有离开。
 
里刚称,自己的创业历程有着典型的80后特征:先在业内干几年,做不到大企业的高管,于是就走上了创业这条路。“现在的90后不同,他们每天想着利用其创造力改变社会,很多刚毕业就有创业的想法,甚至做出了很具体的规划,并付诸行动。相比之下,80后更多是为了适应社会,顺势而为。”这是他管理这家越来越年轻化的公司总结出来的经验,因此他一再感叹自己“老了”。
 
“小刚”更好
 
“道里”,实际上是公司两位创始人的名字相加而来。另一位是里刚口中的“小道”,负责公司的专业;而里刚,则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管理。不过,用“管理”这个词来形容里刚的工作,或许是他不太能接受的。在他的观念里,当公司做到数10人规模的时候,就不仅仅属于几个创始人了,而是属于公司所有人。
 
 
“道里”给人的印象,是自由散漫的,甚至说放肆都不为过。
 
每次鲜花被送过来,总会有员工把它们搭配好,插在每台电脑旁的玻璃花瓶里,也总会有员工抱怨自己花瓶里的花不如其他人的好。公司天花板上悬挂的、各处摆放的或大或小的吉祥物——棒棒糖,就是让人严肃不起来。
 
上班时间发呆、聊天、嗑瓜子、塞上耳机听音乐,都是常态。里刚甚至要求员工,上班后的半个小时先别急着工作,去看看微信,刷刷微博。这种管理可谓深得人心。“道里”的一个文案说:“写文案,有时候想破头也踩不到点上,但和身边的同事聊聊闲话,说不准创意就自然而然地来了。刷微博也是如此,不见得每次在微博上看到的东西都能立刻用上,但在写到类似的题材时,之前看到的、以为忘记了的东西就会跳出来给你启发或参考。”
 
另外,在“道里”,员工人前人后地直呼“里刚”其名,或是“刚哥”,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。更有甚者,在某些时候,可以听到某个总监当着众多员工的面,这样跟客户沟通:“这事,里刚没跟我们这边商量,就自己拍板决定了,现在我们这边人手安排不过来,我回头和他商量解决的方法。”语气中没有丝毫对领导的敬畏,甚至不乏埋怨。
 
然而,被问及不被员工“尊重”,里刚并没有丝毫尴尬,在他看来,这一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。“现在已经不许他们叫我‘刚哥’了,要叫‘小刚’。叫‘哥’,说明还是比他们大,比他们级别高。你会叫你的小学同学、初中同学‘哥’吗?不会。大家聚拢来,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梦想。所以‘道里’一直努力在营造一种‘人性、自由、平等’的企业文化,只有这样,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。”
 
 
“等级”与“森严”似乎从来就分不开,一个没有等级制度的公司,要如何管理呢?里刚给出的答案是,“用专业领导”。他做了个比喻,读书时课堂上也没有等级制度,但老师自然而然就成了领导,因为他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。“在广告公司,老板就是专业干将,你的专业水平更高,自然就能服众。这对于员工也同样适用,你的创意更牛,你的方案更好,大家就都来配合你完成,不管你是总监,还是普通员工,甚至是实习生。”
 
据里刚介绍,目前,“道里”全80后阵容。其中1980至1985年的有十来个,是最初的主创人员,他们见证了房地产广告这些年来的发展,是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;1985~1990年的员工最多,占整个公司的90%,是最有想象力的一个群体;90后约占10%,他们最天真,有不一样的想象力,总能另辟蹊径。“我是最老的了。”里刚很无奈地说。在这样一个群体里,他似乎很忌讳谈年龄。按照他的逻辑,这样一群“桀骜不驯,天马行空”的人,如果用很生硬的制度去管,反倒会适得其反。一来不一定管得了,二来也会打击他们的创造力——无论在哪个广告公司,创造力都是需要小心翼翼保护的稀罕物。
 
用一句话概括“道里”的管理方式,就是他们广告中经常会用到的一句文案——你行,你上啊!说到这个,不得不提“道里”一月一度的“金点子”活动。
 
每个月会有固定的一天,摆上零食、水果和饮料,把全公司的员工都喊过来——无论你手头正在做什么,“隆重”召开这个内部交流会议。每个项目团队,拿出过去一个月本项目最优秀的创意案例,与其他项目的“点子”PK,评出优胜。在加班就像吃喝拉撒一样平常的广告行业,这个与工作无关、“剥削”员工个人时间的活动,却很受员工的追捧。以至于一次活动后,一位员工难掩颓丧地说:“没选上。”
 
每次的“金点子”活动,里刚都会尽可能地到场。一次撞见他,他一个人安静地靠在公司进门处的吧台,颇为欣慰地看着不远处的热闹。“‘金点子’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,把全公司的创意集中在一块展示、碰撞,大家相互学习。”
 
 
里刚对“道里”现在所处的这种状态颇为自豪:“小道每隔一周,就会给全体员工做一次培训,培训的内容都是全新的东西,这在其他公司是做不到的。所以相对于其他公司,我们的人员流动率很低。一方面是因为比较可观的薪资,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氛围能够让人在专业上有所成长。”
 
“道里”能够在短短的3年内成为行业新星,并非没有道理。
 
将来把“道里”收购了吧! 
 
“道里”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:传统整合推广、互联网传播、技术渠道,分别对应着三个公司——“道里广告”、“里里互动”、“里里科技”。
 
数月前,“里里互动”及“里里科技”从“道里”近80人的大办公室搬了出来“另立门户”。此举,除了让员工有更宽敞的办公空间之外,似乎还另有深意。
 
里刚曾开玩笑地对“里里互动”的员工说:“你们在这边好好干,将来收购‘道里’。”当时,“里里互动”的员工也就十来人,至少人头数不占优。
 
不过,在里刚看来,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将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。“相比传统广告,互联网思维下的广告,是结合社会文化现象,结合项目,形成社会文化运动,让受众自发传播。社会化传播的优势非常明显。”
 
 
那么,里刚强调的社会化传播,到底是什么概念呢?他举了一个例子。
 
2012年,“道里”给惠州天安星河广场项目做了一场推广活动。经过对深圳市场的深入调查,他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,深圳人在忙碌的节奏里,内心深处隐藏着对“没有生活”的迷茫。于是他们选取了“给忘掉生活的人以补偿”这样一个主题展开活动。活动期间,给深圳中心区的汽车开出了3万张罚单,大意就是“作为对你忽略了生活的惩罚,你必须重新重视生活——开车去领大米”。这个活动一经推出,就得到了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转播,在微博上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刷屏。即使后面没做了,但活动的影响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,社会自发地把这个活动继续了下去。类似的活动还有不少,思路大概都是这样的。
 
按照里刚的预计,1至2年后,公司的业务将全面转向新媒体。“之前的微博,现在的微信,新媒体在不断刷新着广告观。”在他看来,广告公司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事物。
 
理想丰满,现实骨感 
 
上帝关上了你的一道门,就必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。这句话反过来说似乎也成立:上帝为你打开了一扇窗,就必定关上了你的一道门。“道里”飞速成长的背后,里刚付出的又是什么?
 
在“道里”,“矛盾”的其实并不止里刚一个,回应旁人对其“成熟”的称赞,“里里互动”的一位员工这样说:“项目交到手上,你就得从头负责到尾,这种模式下,你要学会与人交流,要为相关的任何问题负责,这就让你学到了除项目本身外的许多东西。”
 
“但是,这种成长是催熟的,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走得太快,失去了很多东西。”他补充了一句。
 
或许这种失去,是“还没来得及疯狂,就老了”,不仅仅是“道里”走廊上用投影打下的“欢迎回到童年”6个字可以换回来的,这就是广告界的残酷生存法则,面对现实,里刚也觉得很无奈。
 
“创业以来,没有一天真正休息过。虽说现在公司发展到这个阶段,一段时间内离了我也照样运营,但总会去想很多问题。也许公司今天没遇到挑战,但明天呢?”里刚表示,到现在,他在深圳仍是没房没车。“我认识的许多创业者,赚到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搞辆好车。而我总是想,这么多跟着一起干的兄弟,都还没房没车。”
 
里刚骨子里是个理想主义者,这或许也是他总是“自相矛盾”的根源,除了“做自己想做的广告”,他又对 “道里”做出了这样的期盼:“公司发展到这个阶段,就会去思考要为行业做些什么,这是公司在这个行当的责任。”
 
 
在里刚的概念里,管理公司分三个阶段:第一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,用努力和实干去管理公司;第二是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如何来运营公司;第三则是像王石那般,在运动、旅游和游学的过程中,就把公司管理好。
 
诚如现在“里里互动”接手的很多微信运营项目里刚都会去关注,并在周一的例会上点名不好的案例,里刚管理“道里”仍处于第一阶段。“正在朝第二个阶段努力,也许有个孩子之后,在带孩子的过程中,对管理公司也会有启发,那就是第三阶段了。”说到这个话题,里刚难得露出了笑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