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分赢礼品,欢乐享不停!

秒针系统吴明辉:面对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移动视频

发布:广告点评网 2014-10-16

的确,正如“互联网女皇”玛丽•米克在《2014年度互联网趋势》里所预言的:“目前移动数据流量正在加速增长,速度超过81%,而视频是增长的强劲驱动力”,移动视频在国内的发展,超越了一般移动应用的发展速度。受惠于4G网络的利好消息刺激,截至2014年7月,国内移动视频用户达2.7亿,相较2013年7月增长134%。据吴明辉介绍,从市场角度来看,国内移动视频的发展水平,已经领先于全球。

当然这仅仅是从市场角度来看,从技术方面来说,国内的移动视频水平还逊色于国外同行。YouTube上有些创新的广告形式,国内还没有出现。譬如,有的YouTube广告,在播放5秒后,由观众选择跳过广告还是继续观看。广告主在投放时所得到的承诺是:凡是跳过广告的观众,都不会计算入广告费用。同时,被收看的广告费用也提升了三倍。据观察,三分之一左右的观众,选择了继续播放广告。也就是说,YouTube并没有赔钱。并且,YouTube有底气向广告主保证:广告主付费所获得的,是一批喜欢广告的观众。通过数据的持续优化分析,跳过率日渐下降,消费者也越来越喜欢这种定向投放的广告。

这种短至5秒,长至15秒的移动视频广告,看似简单,实际上效果优于传统的PC端广告。原因很简单,观众在使用手机的时候,精力更为集中,在看广告的时候,受到的外部干扰也较小,更容易被广告所打动。

 


 

因此,吴明辉认为,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讲,视频是最有效的形式。相信在未来,移动视频将替代传统的PC端视频,成为主流。其“杀手锏”,便是精准到个体的定位。通过对用户行为习惯的分析,让广告主和代理公司从而发布定向的视频广告。

正是因为跟踪的数据太精确了,广告主必须十分谨慎,防止在收集数据的时候侵犯消费者的隐私,在推送广告的时候不让消费者反感。对此,美国公司的做法是:默认每一个消费者的数据都可以采集,消费者可以进入官网点击某特定按钮,企业便不再采集该消费者的数据;欧洲的做法更加苛刻:默认消费者的行为不能被采集,除非获得本人的同意。而一些特殊的数据,比如与医药、保健等相关的,即便获得消费者同意,也不能被采集。

尽管发展态势一片利好,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,在阻碍移动视频的发展。除了消费者隐私这一“雷区”,广告主对待移动视频的态度,也是因素之一。一方面,移动视频运营商认为效果优于PC端视频,广告费理应更高,而广告主还处于教育期,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一概念,双方尚未妥协。据吴明辉透露,目前移动视频的广告费用,从品牌赚到的很少,仅占全部媒介费用的1%。运营商在售卖移动视频广告位的时候,不是以移动的名义去卖,而是在卖流量。此外,版权问题,以及广电系统,都有可能阻碍移动视频的发展。因此,移动视频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。

对于即将到来的2015年,吴明辉乐见其变,认为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可能会发生变化,版权的拥有者和流量的拥有者直接合作,绕过网络视频媒体。届时,各种版权拥有者(影视公司、电视台)、终端厂商(如电视盒子),甚至是手机厂商,都会参与到移动视频这个行业中来,蛋糕将越做越大。